百词典

奇耻大辱

时间: 2025-04-25 09:56:43

奇耻大辱

基础信息

  • 成语奇耻大辱
  • 繁体奇恥大辱
  • 拼音 chǐ
  •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极大的耻辱"

【奇耻大辱】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31:23

1. 基本定义:

“奇耻大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奇怪的耻辱”与“重大的羞辱”。它用来形容一种极为严重、不可接受的羞辱或耻辱。通常用于表达对某种侮辱行为的强烈愤慨和不满。

2. 成语来源:

“奇耻大辱”这一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代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在政治和军事的语境中使用较为频繁。它常用来形容国家或民族遭受重大灾难或屈辱的情况,例如在外敌入侵或内乱时,人民的感受和反应。

3. 使用场景:

该成语通常在以下几种场景中使用:

  • 历史或政治讨论:如讨论某个国家在历史上遭受的屈辱。
  • 文学作品:在小说、诗歌中表达人物的愤怒和悲愤。
  • 日常对话:在朋友或家人间讨论不公正**时使用。
  • 演讲:在激励或呼吁团结的场合中使用,表达强烈的情感。

4. 示例句子:

  • 在讲述历史时,可以说:“鸦片战争给**带来了奇耻大辱,人民饱受苦难。”
  • 对于一场失败的比赛,有人可能会感叹:“这场比赛的失利真是奇耻大辱,让我们不能接受。”
  • 在某次社会**中,一些人会说:“我们不能再让这样的奇耻大辱发生。”

5. 同义成语与反义成语:

  • 同义成语:如“羞辱之极”、“惨痛教训”。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对屈辱的强烈情绪。
  • 反义成语:如“光宗耀祖”、“扬眉吐气”。这些成语则表达了荣耀和自豪感,形成鲜明对比。

*. 文化与社会背景:

文化中,耻辱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概念,尤其在民族意识和集体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奇耻大辱”常常与国民的自尊心相关联,尤其在经历重大历史后,反映了集体的愤慨和追求复兴的愿望。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讨论国家间关系时。

7. 情感与联想:

“奇耻大辱”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愤怒、悲痛和无奈。它联想到了历史上的屈辱和对未来的期望,常激励人们为正义和尊严而奋斗。

8. 个人应用:

在个人生活中,曾经在讨论国家历史时提到“奇耻大辱”,引发了朋友们对于历史教训的深思。我们讨论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历史,以避免重蹈覆辙。

9. 创造性使用: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奇耻大辱”:

风雨飘摇岁月长,
奇耻大辱铭心上。
不屈意志传万里,
重铸辉煌写辉煌。

10.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可以用“humiliation”或“national disgrace”来表达类似的情感,但通常缺乏“奇耻大辱”那种强烈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屈辱”,但其具体含义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

11.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奇耻大辱”的分析,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个表达情感的成语,更是反映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重要符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和交流,增强表达的力量和感染力。

【奇耻大辱】的来源

回忆当年的议和,不止丧权失利,实为独立国的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的引证

《明史·海瑞传》:“瑞以清廉著称,时人称为‘海青天’。后以弹劾权贵,被诬下狱,天下为之不平,以为奇耻大辱。”

《宋史·岳飞传》:“飞以忠义自许,每战必克,金人畏之,号为‘岳爷爷’。后以秦桧陷害,飞被诬谋反,下狱死,天下冤之,以为奇耻大辱。”

《资治通鉴·唐纪》:“上以李林甫为相,杨国忠为御史大夫,国忠恃宠骄横,上亦不能制,国忠乃诬奏林甫谋反,上信之,林甫遂贬为庶人,林甫死,国忠犹不释,上亦以为奇耻大辱。”

《后汉书·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书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衰,常恐填沟壑,魂魄不归,以为奇耻大辱。’”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以为奇耻大辱。”

【奇耻大辱】的例句

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遭到了~,有的因受迫害致死。

相关问答

相关查询

束在高阁 束发小生 束发封帛 束兵秣马 束修自好 束之高阁 束之高屋 束上起下 杞梓连抱 杞梓之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簪子 打圆场 二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宪兵 幾字旁的字 招军买马 包含碑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豫的成语 包含蒌的词语有哪些 歹字旁的字 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剑及屦及 拍手拍脚 扇荡 虫字旁的字 月晕础雨 虚枯吹生 泰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