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1:1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7:37
成语“碍难从命”字面意思是“有障碍,难以遵从命令”。它通常用来形容因为某种原因或障碍,无法按照他人的要求或命令去做某事。这个成语强调了外在因素对个人意愿的制约。
“碍难从命”出自《庄子》,意在表达个体在面对外部命令时的无奈和阻碍。庄子作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常常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追求个人意愿时,常常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个体常常被置于集体和社会的框架中,成语“碍难从命”反映了这种文化特征。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个体意识逐渐增强,但仍然存在各种外部因素对个人选择的影响,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
“碍难从命”传达了一种无奈和挣扎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在追求梦想时遇到的种种困难。它引发思考,如何在外部压力下坚持自己的选择。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深感“碍难从命”的情境。当时有多个成员对方向意见不合,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我尝试调和,但最终因团队的分歧而未能如愿。这让我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外部意见的影响是多么重要。
在一次创作中,我尝试将“碍难从命”融入诗歌:
溪水潺潺难自如,
心愿虽成梦中图。
世事如烟随风逝,
碍难从命意难书。
在英语中,可以用“unable to comply”或“obstacles prevent complian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外在因素对个人意愿的影响,但可能缺少成语的文化深度和哲理内涵。
通过对“碍难从命”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反映人类处境的哲理。在语言学与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沟通和表达情感。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外部障碍时要保持理智,寻找解决方案。
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碍难从命。
《宋史·岳飞传》:“飞曰:‘臣子之事君父,宁有二心?今日之事,臣子碍难从命。’”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绍曰:‘吾虽欲从,碍难从命。’”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虽欲从,碍难从命。’”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命无二,古之制也。吾子之请,碍难从命。”
请原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