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3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8:45
成语“潘鬓成霜”的字面意思是:潘是指潘江,鬓是指鬓角,成霜则意为头发变白。整体含义是指年纪增长,白发渐生,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岁月流逝而变老的状态,带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潘鬓成霜”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在诗中,白居易描绘了杨贵妃与唐明皇之间的爱情故事,并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可长久的惋惜。成语的形成与文学作品的情感渊源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人对年龄、时间和美的深思。
“潘鬓成霜”适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白发常常与智慧和经验相关联,同时也带有对时间流逝的惋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老龄化的认知逐渐变化,年轻化的趋势使得“潘鬓成霜”不仅仅是衰老的象征,也成为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
“潘鬓成霜”让我感受到一种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它提醒我珍惜当前的时光,同时也让我思考如何面对衰老与变化。这种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浮现,尤其是在回忆过去时。
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上,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成长历程。当我用“潘鬓成霜”来形容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时,大家都产生了共鸣。这不仅使我感到被理解,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融入“潘鬓成霜”:
青春如梦随风逝,
时光荏苒泪两行。
潘鬓成霜留影迹,
唯愿梦中再相逢。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sands of time”,意指时间如沙漏般流逝。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在不同文化中是共通的,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短暂的普遍思考。
通过对“潘鬓成霜”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衰老的描述,更是对生命、时间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反思。它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明·高启《春感十二首次王监察》:“春风白发惊潘鬓,夜雨青灯梦谢桥。”
唐·赵嘏《早发剡中石城寺》诗:“朱绂惭衰齿,红妆惨别筵。离歌正凄切,休更舞《潘鬓》。”
《艺文类聚》卷三〇引晋潘岳《秋兴赋》:“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文选·潘岳〈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厎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其辞曰:‘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
《南史·潘岳传》:“岳美姿仪,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年二十余,鬓已成霜。”
我则待养浩然袁门积雪,久以后空嗟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