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4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5:16
“拥书百城”字面意思是“拥有书籍的百座城池”,传达出一种书籍丰富、知识广博的状态。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拥有大量的书籍,或对知识、文化有深厚的积累,象征着学识渊博与思维开阔。
“拥书百城”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成语,其起源可能出自于形容知识的重要性或书籍的珍贵性。它可以与**古代重视书籍、崇尚知识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在古代,书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拥有大量书籍代表着高尚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地位。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书籍被视为智慧和知识的重要象征。古人重视读书,形成了“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观念。现代社会中,虽然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但“拥书百城”仍然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与积累的价值。
“拥书百城”让我联想到知识的力量和学的乐趣。它不仅是对书籍数量的追求,更是对文化和智慧的渴望,激励我在学和生活中不断探索与积累。
在我的学*过程中,曾经热衷于收藏各种书籍,家里的书架上挤满了不同领域的书籍,真正体验到了“拥书百城”的乐趣。每当翻阅这些书籍时,都会感到一种充实和满足。
在一个夜晚,月光洒在我的书桌上,我静坐其中,心中默念:“拥书百城,灯下独酌,古今智慧在此相会。”这时,似乎与书中人物一同穿越了千年时光。
在英语中,“knowledge is power”可以与“拥书百城”形成某种对比,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而在日本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知識は力”(知识是力量),同样反映出对知识的重视。
通过对“拥书百城”的学,我更加认识到书籍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力量。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激励我在学中不断追求知识,形成了更为深刻的文化认同。这个成语在我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促使我珍惜每一次学*的机会。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游诗》:“陆游诗才横溢,然终不免拥书百城之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王安石拥书百城,学问渊博,苏东坡虽有才华,然与王相比,仍显不足。”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唐·皮日休《白莲洞》诗:“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菽黍酒中酣。”
《北史·李谧传》:“丈夫拥书五千卷,何假南面百城?”
北魏时期,饱学多才的李谧博览群书,他无心去考取功名加入仕途,一生将家产变成书籍,他收集各种书籍并加以审订。经他审订的书有四千多卷,他给后人留下的名言是:“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
沈砺《年来所志百不遂而书籍藏日富》诗:“黄泥亭子白茆堂,~南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