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4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37:48
“狂涛骇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狂暴的波涛和可怕的浪潮。它通常用来形容极其汹涌澎湃的海浪,也引申用于形容非常激烈的、动荡不安的局势或情感。
该成语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描写,尤其是对海洋的描写。在古代文学中,海浪常常象征着风云变幻的局势,或是人生中的波折与挑战。这种描写可以在《诗经》和《楚辞》等古典作品中找到相似的意象。
“狂涛骇浪”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大海常常象征着广阔和未知,而“狂涛骇浪”则体现了对未知和挑战的恐惧与敬畏。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体现在对复杂局面的描绘,如经济动荡、社会变革等,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决心。
“狂涛骇浪”这个成语带给人一种紧迫感和威胁感,同时也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奋起反抗。这种情感反应可以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勇敢地迎接困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职业转型的困难时期,感觉像是在“狂涛骇浪”中挣扎。但正是这种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应对挑战,最终获得了成长和成功。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狂涛骇浪卷席而来,心似船舶任风摆;不惧风浪勇向前,人生路上自有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empestuous seas”,用来形容动荡不安的局势。虽然意象不同,但都能传达出面对挑战时的艰辛和勇气。
通过对“狂涛骇浪”的学,我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映。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的波折时,要有勇气迎接挑战,保持坚定的信念。这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增添了更多的深度与情感。
其立于城上之罗兰夫人及狄郎的士党,遂不得不为狂涛骇浪之所淘尽矣。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奔雷惊电,骇浪狂涛。”
《文选·王褒·洞箫赋》:“声訇磕其若震,波澜狂而骇浪。”
《文选·左思·吴都赋》:“狂澜既倒,骇浪方兴。”
《文选·张衡·西京赋》:“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厥迹犹存。”
《文选·郭璞·江赋》:“触曲厓以縈绕,骇崩浪而相礧。”
我和诸同志当时也是飘流震荡于这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