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1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30:16
“白衣宰相”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身穿白衣的宰相”。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政治上有卓越才能,但不追求权势和名利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简朴和高尚的品德,体现出一种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白衣宰相”来源于**历史,特别是指唐代著名的宰相—魏徵。魏徵以其忠诚和正直著称,他身穿白衣,象征着清白与高尚的品德。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士人追求清明政治和高尚人格的理想。
“白衣宰相”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白衣宰相”体现了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与道德追求。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鼓励人们在职场与社会中保持清正廉洁的品德,尤其在面对腐败时,更显得珍贵。
“白衣宰相”让我联想到一种理想化的官员形象,充满了对公正与廉洁的向往。这种情感不仅激励我在生活中追求真理与正义,也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加关注道德与责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老师,她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许多人。她就像一位“白衣宰相”,总是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给我深刻的启迪,促使我在未来的工作中也努力追求这样的理想。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白衣宰相心如水,
清风明月伴我行。
愿以正道治世间,
不求名利只为民。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衣宰相”的理想形象,表达了对廉洁政治的追求。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白衣宰相”的表达可以是“noble statesman”(高尚的政治家),强调政治家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尽管两者在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上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了为民服务的精神。
通过对“白衣宰相”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提醒我在追求个人目标时,也要关注社会责任与道德标准。这个成语激励我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清明和正直,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唐才子传》卷二:“李泌,字长源,京兆人也。七岁知为文,明皇召试禁中,张说称为奇童,因有白衣宰相之号。”
《太平广记》卷七十四引《续仙传》:“李泌,字长源,京兆人也。七岁知为文,明皇召试禁中,张说称为奇童,因有白衣宰相之号。”
《资治通鉴·唐纪》:“泌自表乞归衡山,诏给三峰,为侍从。泌固辞,乃听归山,潜思静虑,凡二十年,时号为白衣宰相。”
《新唐书·李泌传》:“泌自表乞归衡山,诏给三峰,为侍从。泌固辞,乃听归山,潜思静虑,凡二十年,时号为白衣宰相。”
《旧唐书·李泌传》:“时泌自表乞游衡岳,有敕给三峰侍从。泌固辞,乃听归山,潜思静虑,凡二十年,时号为白衣宰相。”
令狐綯为相,其子怙势,人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