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02:38
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师事麻衣道者,得其微旨。后隐居华山,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文选·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汉书·马援传》:“澹泊无为,志存高远。”
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未尝不处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