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5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9:55
成语“怊怅若失”的字面意思是“怊怅”表示一种忧伤和失落的情感,而“若失”则是像失去了一样。整体来看,该成语形容人们在失落、忧伤时的心情,仿佛失去了某种重要的东西,通常用来表达对往事、旧情、友谊等的怀念和惋惜。
“怊怅若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一诗,其中提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对孤独与失落的感受。通过对月亮的独自对饮,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形成了“怊怅若失”的意境。成语的使用展现了李白对人生无常、友情流逝的深刻感悟。
“怊怅若失”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怊怅常常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相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友情、亲情的重视,让这种情感更加普遍,也使得“怊怅若失”在现代社交中依然具有深刻的共鸣。它能引发人们对过往的深思,体现出人们对情感的珍视。
“怊怅若失”让我联想到对失去的事情的思考,可能是对已逝友人的怀念,或是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这种情感反映了人类普遍的脆弱与渴望联系的需求,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让我们在交流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彼此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一次朋友的迁移,转学后再也无法相见。那段时间,我常常感到怊怅若失,怀念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我试着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我们的回忆,表达对彼此的思念。
在创作中,我尝试写一首小诗:
月下独酌影成双,
一杯浊酒怊怅长。
往昔欢声犹在耳,
今朝孤影心自伤。
这首诗描绘了在月光下独自饮酒时的失落感,体现了怊怅若失的情感。
在英语中,“nostalgia”可以与“怊怅若失”相对比,尽管两者都涉及对过去的怀念,但“nostalgia”通常带有更强的积极情感,强调对美好回忆的向往,而“怊怅若失”则更侧重于失落感与忧伤。
通过对成语“怊怅若失”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在表达情感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在表达复杂情感时更为精准。它提醒我们珍视身边的人与事,理解生活中常伴随的失落与怀念。
悠悠忽忽,怊怅若失。
《论语·子罕》:“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犨、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世说新语·言语》:“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君出,临海便无复人。’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懽。”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