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2:5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3:32
成语“破家为国”的字面意思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家庭。这一成语强调了一种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精神,表现出个人在国家需要时愿意放弃家庭的牺牲精神。
“破家为国”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出处,但其含义与传统文化中的忠义思想密切相关。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和士兵在国家危难时刻,选择舍弃家庭,投身于国家大义之中。这种精神在诸多历史中得到了体现,如抗日战争和其他民族独立战争中的英雄事迹。
“破家为国”可以在多种场合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许多文人和士人都以“破家为国”的精神激励自己,尤其是在动荡的时代。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存在,但在家庭和国家之间的平衡上,人们的看法可能更加多元。
“破家为国”这个成语唤起了我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也让我思考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虽然依然受到尊重,但个人幸福与国家利益的矛盾也常常引发讨论。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退伍军人,他为了保卫国家,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他的事迹让我深刻理解了“破家为国”的含义,也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勇于担当。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为国捧心血,破家赋忠魂。
英雄无惧色,家国共此生。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例如英文中的“sacrifice for the country”,同样强调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牺牲精神。这种情感在许多文化中都是被尊重和推崇的。
通过对“破家为国”成语的学,我认识到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牺牲,更是对国家、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在面对个人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要有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扶助神灵,辅成圣德,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明史·戚继光传》:“戚继光破家为国,以御倭。”
《宋史·岳飞传》:“岳飞破家为国,以抗金。”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张辽破家为国,以拒吴。”
《后汉书·耿弇传》:“耿弇破家为国,以讨贼。”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破家为国,以养士。”
再对贼锋,父子并命,可谓~,守死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