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5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58:01
“珠残玉碎”是一个形容美好事物遭到破坏、损坏的成语。字面意思是珠子破碎,玉石碎裂,暗示珍贵的东西已经无法复原,常用来形容人、物或事物的美好状态被摧毁,给人以惋惜之感。
“珠残玉碎”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其产生与古代对珍贵物品的崇拜和对美好事物的惋惜有关。在**文化中,珠和玉都是象征美好与珍贵的物品,因此其破碎的形象自然引发了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痛惜。类似的成语还有“满地珠玉”,用于形容美好事物的丰盈,反衬出“珠残玉碎”的悲惨。
“珠残玉碎”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珠和玉代表着高贵、美好和纯洁,因此“珠残玉碎”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描述,更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失去的痛惜。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文化的发展,类似的情感依然存在,人们对文化遗产、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惋惜。
“珠残玉碎”触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失去的哀伤。当我听到这个成语时,常常联想起一些美好的瞬间,它们如同珍珠般耀眼,却因时光流逝或外界干扰而变得支离破碎,这种感受引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保护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观过一个古老的寺庙,看到那些破损的壁画和倒塌的建筑,心中不禁感叹“珠残玉碎”,这让我更加意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以及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在一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在那片曾经繁华的土地上,残破的宫殿诉说着往日的辉煌,仿佛每一块瓦片都在低声呜咽,那是一个珠残玉碎的王国,埋藏着无数的秘密与遗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虽然侧重于外表的美丽和内在的价值,但同样表达了失去美好事物的惋惜之感。不同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看法和珍视方式可能不同,但对失去的痛惜则是普遍的情感。
通过对“珠残玉碎”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能增添语言的色彩与深度。
于友刘少彝取李杜集合刻之,前此非无合刻者,然苍素溷淆,元黄杂遝,笺注训诂,人自为政,蒙茸猥琐,犹疥厉虮虱,使二先生之作不免珠残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