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3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6:42
“崛地而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地面上突起”,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突然出现、迅速崛起或发展的状态。它常常带有一种激动人心的感觉,表示某种力量或势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给人以震撼之感。
“崛地而起”出自《庄子·齐物论》。该文中提及“崛”字,意指突起、崭露头角。它的使用常常与自然景观变化、社会变迁有关,体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历史上,许多地方在经历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后,常常会有新的山丘或者土地崛起,形成新的地貌,这一现象也为成语的形成提供了自然背景。
“崛地而起”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崛地而起”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个体或集体的成功,也可以反映国家或民族的复兴与崛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反映了人们对成功与快速变化的期待。
“崛地而起”常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振奋的情感,联想到英雄人物的逆袭、企业的迅速崛起等情景。这种情感反应激励着人们在面临挑战时迎头而上,勇于拼搏。
在我的学*与工作中,我曾经历过一次团队项目的失败,然而我们团队在总结经验教训后,迅速调整战略,最终在下一个项目中实现了“崛地而起”的转变。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否在逆境中重新站起来。
在一个小村庄,山川环绕,突然,一座高峰“崛地而起”,它的出现吸引了众多探险者和游客,村庄也因此焕发出新的生机。就像那座山峰,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都是我们“崛地而起”的契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ise from the ashes”,意指从失败或困境中重新崛起。虽然各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强调了逆境中的重生与崛起的主题。
通过对“崛地而起”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现象的词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希望、奋斗与胜利。它在我的语言学与表达中,提供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生动的意象,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
《晋书·王敦传》:“王敦崛地而起,为大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崛地而起,为兖州牧。”
《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崛地而起,为冀州牧。”
《汉书·王莽传上》:“莽崛地而起,为大司马。”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崛地而起,以相赵。”
这里的变化真大,一座座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