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3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56:29
成语“崇雅黜浮”由四个字组成:
字面意思是崇尚高雅,排斥浮躁,指重视优雅的事物,抵制轻浮、庸俗的文化和风气。
“崇雅黜浮”出自《礼记·中庸》,该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强调中庸之道和道德修养。在古代,社会提倡崇高且优雅的文化氛围,而对轻浮的风气则持批评态度。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士人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他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雅致的生活方式。
该成语常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崇高与高雅的追求是士人的理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也逐渐意识到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崇雅黜浮的理念在当代仍具适用性,尤其在面对商业化与娱乐化的冲击时。
“崇雅黜浮”让我联想到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对高雅事物的欣赏与追求,显得尤为珍贵。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与朋友讨论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保持对艺术和文化的热爱。例如,在选择书籍或电影时,我会倾向于那些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而非单纯追求流行的娱乐。
在一个小故事中: 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老画家,他坚持崇雅黜浮的信念,拒绝那些只追求商业利益的艺术作品。他的画作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清新而高雅,吸引了许多追求艺术真谛的人们。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levate the elegant and dismiss the superficial”,强调对优雅和深度的追求。这种文化价值观在许多国家的艺术与教育中都能找到共鸣。
通过对“崇雅黜浮”成语的学,我体会到保持文化品位和内心素养的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高雅与深度的事物。无论是在学还是生活中,这种理念都值得我们去践行和传播。
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瑑,索理致,崇雅黜浮,气益雄浑。
《新唐书·文艺传上》:“唐初,文士承隋末流弊,崇雅黜浮,文风渐振。”
《旧唐书·文苑传上》:“唐初,文士承隋末流弊,崇雅黜浮,文风渐振。”
《清史稿·文苑传序》:“清初,文士承明季余习,崇雅黜浮,文风丕变。”
《明史·文苑传序》:“明初,文学之士承元季虞、柳、黄、吴之后,崇雅黜浮,气益昌。”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崇雅黜浮为务。”
艾氏乃不顾时忌,昌言正论,~,而承学有志之士,闻艾氏之风而兴起者,比户接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