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46:55
成语“目牛无全”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成语,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看牛时没有一只完整的牛。这个成语的具体分析如下:
“目牛无全”字面意思是“看牛时没有一只完整的牛”,引申义为事物的不完美或缺陷。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情况的不足之处,强调缺失的部分。
这个成语的来源相对模糊,可能与古代对牛的看法有关,牛在农业社会中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完整的牛是农耕的重要保障。如果形容“目牛无全”,可能暗示着在重要事物上存在缺失,影响了整体的功能或效果。
“目牛无全”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牛象征着辛勤劳动和财富,目牛无全可以反映出对农业或生活中某些重要事物的关注。而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也为我们提醒在追求完美过程中应关注事物的整体性。
“目牛无全”可能让人联想到对事物的不满或遗憾,尤其是在期待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时,这种情感尤为明显。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参与一个团队项目,尽管大家都付出了努力,但由于沟通不畅,最终成果却是“目牛无全”。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中沟通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田间牛群影斜阳,目牛无全空惆怅。 有心耕耘无全力,何必空叹少芬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涉及到“缺失”的概念。例如,英语中可以用“missing pieces”来表达事物的不完整性,但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
“目牛无全”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在任何事物中都要关注完整性和协调性。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适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文选·陆机·文赋》:“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宰牛时已经看不到一头全牛了
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