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2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0:49
“掩过饰非”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掩盖的方式来掩饰错误。其基本含义是指掩盖自己的过错,粉饰事实,通常带有负面的含义,暗示不诚实或不坦率。
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虽然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其确切出处,但其构成的字词“掩”、“过”、“饰”、“非”在古代文献中都有使用。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诚信和道德的重视,涉及到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的评价。
“掩过饰非”常用于描述个人在面对错误或失败时的态度,特别是在政治、商业和社交场合中。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一方可能会掩饰自己的失误或问题;在文学作品中,角色可能因为掩饰真相而导致情节的发展和冲突。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诚实和承担责任被视为重要的美德。“掩过饰非”所蕴含的消极意义反映了社会对不诚实行为的批评。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透明的背景下,掩饰行为往往会受到更大的舆论压力。
“掩过饰非”让我联想到面对错误时的无奈和挣扎。有时,出于自尊心或恐惧,人们会选择隐藏真相,而这种行为往往会导致更大的问题。这种反思让我更加重视诚实和透明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个团队项目,在项目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起初,有些团队成员选择掩过饰非,试图将责任推给他人,但最终导致了团队信任的破裂。经过反思,我们意识到只有坦诚面对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在一次文学创作中,我写到一个角色在面对父母的质疑时,选择了掩过饰非,试图用谎言来保护自己的秘密。结果,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与父母的关系,也让角色内心更加孤独。
在英语中,“cover up”或“whitewash”可以被视为与“掩过饰非”相似的表达。它们都涉及到掩盖真相、粉饰事实的行为,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可能有不同的社会评价和情感联想。
通过对“掩过饰非”的分析,我理解到诚实与透明在沟通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生活中要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选择掩饰。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同样重要,因为它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传递价值观与态度的载体。
他们想占有一切,他们的手不用以创造,而用以掩过饰非。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掩其过,饰其非,以欺天下。”
《后汉书·袁绍传》:“掩过饰非,以欺于世。”
《汉书·王莽传》:“掩过饰非,以自文于天下。”
《史记·项羽本纪》:“掩其过,饰其非。”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掩其不善,而著其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