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0: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07:42
成语“负罪引慝”的字面意思为“背负罪责,引起恶行”。其中,“负罪”指承担罪责或者罪过;“引慝”指引发恶行或不良行为。整体而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自身的错误或过失而导致的更大恶果,强调个人对自己行为的责任。
“负罪引慝”出自《汉书·王莽传》。该书中提到王莽因其行为导致国家的混乱,最终使自己背负了沉重的罪责,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这一典故反映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可能造成的深远影响。
该成语主要用于文学作品和政治演讲中,尤其是在讨论责任、道德或社会问题时。例如,在描述某个领导因错误决策导致国家动荡时,可以用到这一成语。在日常对话中,虽然不常用,但在讨论个人失误及其后果时,可以适当引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成语“负罪引慝”提醒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尤其是在社会层面上。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个人行为的影响愈加明显,这一成语的使用依然适用,尤其在讨论公职人员或公众人物的责任时。
“负罪引慝”带有一种沉重的情感,反映了对责任的深思和对后果的警惕。它让我想到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责任感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也在社会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曾因疏忽而导致了项目延期。事后,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进度。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负罪引慝”的含义,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一个小镇上,村民们因为一位老人的错误判断而遭受了严重的灾难。老人负罪引慝,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后,决定带领大家一起努力重建家园,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信任。
在英语中,可以用“bear the consequences”来表达类似的含义,强调对自己行为后果的承担。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个人责任的重视。
通过对“负罪引慝”的学*,我更加理解了个人行为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反思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思古无訧,际人伦之穷者,何厚于自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