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2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0:06:00
成语“负俗之累”的字面意思是承负着社会风俗的负担。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在行为和思想上受到传统*俗的束缚,无法自由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才华。
“负俗之累”出自于《庄子》。在庄子的哲学中,强调了个体的自由与自然,批判了社会传统对个体的压迫。庄子通过一系列寓言故事,表达了对“俗”的反思与批判,认为过于遵循社会*俗会使人失去自我。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族和社会的期望通常对个体有着强大的影响力。“负俗之累”反映了这一现象。在现代社会,虽然有更多的人呼吁个性和自由,但许多人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该成语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负俗之累”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追求梦想过程中遭遇阻力的人们,心中充满了同情与理解。它也提醒我们,要勇于挑战那些陈旧的观念,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因为家庭的期望而选择了一条不太喜欢的职业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自己在“负俗之累”中迷失了方向,因此决定勇敢追求自己的兴趣,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
在一个小镇上,年轻的画家小李每天都负俗之累,无法摆脱家族对他继承家业的期望。他的画作虽然才华横溢,却总是被藏在角落。一天,他决定打破束缚,组织了一场个人画展。那天,小镇的每个人都惊叹于他的才华,最终他赢得了自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在许多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达。例如,英语中有“to break free from societal norms”,强调摆脱社会规范的束缚。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追求个人自由与自我的实现。
通过对“负俗之累”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学中,理解成语的深层意义不仅有助于丰富表达,更能引发对社会、文化的深思。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追求个性与自由的过程中,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
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马或奔騠而致千里,士或有~而立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