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1:2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51:36
“率土之滨”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所有土地的边界”。基本含义是指整个国家或地区,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的广阔领土或统一的国家。
“率土之滨”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君子曰:‘彼率土之滨,岂能以非礼治之?’” 这句话是用来强调在国家治理中,必须以礼治国,才能使众人安定。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国家统一和治理的重视。
在政治、历史的讨论中常用“率土之滨”来指代国家的整体性。例如,在演讲中提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此外,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它来描述一个国家的广阔和人民的团结。
在**传统文化中,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被认为是根本的治国原则。“率土之滨”不仅体现了地理的广阔,也承载了政治的理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强调国家主权的语境,尤其是在国际关系中。
提到“率土之滨”时,常会联想到对国家的热爱与责任感。它不仅是地理的概念,也是对人民团结和国家安全的情感寄托。
在一次班会中,我用“率土之滨”来形容我们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强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齐心协力,维护这个集体的和谐。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使用“率土之滨”:
青山绿水共长天,
率土之滨共此缘。
携手共进风雨中,
家国情怀在心间。
在英语中,可以用“the whole country”或“the entire nation”来表达与“率土之滨”相似的意思,但并不具备同样的文化深度和历史感。
通过对“率土之滨”的学,我对国家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民族团结、国家治理的象征。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表达,使交流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聿令率土之滨,共乐同文之化。
《后汉书·班彪传》:“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汉书·地理志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史记·秦始皇本纪》:“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纷纷战国尚尊周,五霸争强作列侯,~承治化,威名耿耿壮春秋。 ◎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