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5:2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18:58
“连篇絫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连篇的书信文书。它通常用来形容文章、书信等文字作品数量众多,内容繁杂。引申义为写作或交流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有时也暗示着繁琐或冗长。
该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文为“连篇絫牍,所至无不见”。这里的“连篇”意指篇幅连贯、连续的文章或书信,而“絫牍”则是指书信、文书。这个成语的产生反映了古代文人重视书信往来的文化背景,书信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
“连篇絫牍”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书信的数量和质量往往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与学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书信的形式逐渐被电子邮件、短信等取代,但“连篇絫牍”依然可以用于形容现代通讯中信息的繁多,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连篇絫牍”让我联想到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信息的涌入与交流的压力。它可以传达出一种对于文字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对繁琐沟通方式的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我在写作时更加注重简洁与清晰。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常常需要写报告和邮件。使用“连篇絫牍”这一成语让我意识到,在信息传递中,量和质的平衡是多么重要。比如,在写一份项目总结时,我会努力避免“连篇絫牍”的冗长,而追求言简意赅的表达。
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我坐在书桌前,窗外的秋叶纷纷飘落。心中涌起思绪,便写下: “秋风起,落叶连篇絫牍,字里行间皆是思念,愿君安好,来日可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flood of correspondence”,意指大量的信件或信息。这说明在不同文化中,书信的数量与内容的重要性是一致的,但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通过对“连篇絫牍”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装饰,更是文化的载体。它们在表达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帮助我们更精准地传达情感和思想。在以后的学习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成语的运用,使表达更加生动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