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18:56
“连篇累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文章篇幅连绵不断,逐篇堆叠,形容文章内容繁多,篇幅浩繁。引申义是形容言辞繁琐、冗长,常常带有批评的意味,表示文章或言论内容过多而显得冗杂。
成语“连篇累牍”源自《庄子·外物》。原文中提到“连篇累牍,非为他物,唯以故人”,意指虽然篇幅多,但并非为了其他目的,而是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后来的发展使这一成语演变为现在的用法,通常用来形容文章冗长、繁琐。
“连篇累牍”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迅速,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连篇累牍”所表达的冗长、繁琐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人们更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表达,这使得该成语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
“连篇累牍”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常常让人联想到冗长的文字和冗繁的讨论,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使表达者在写作时更加注重简洁和精炼。
在我的学习和写作中,我遇到过一些老师或同学在写作时使用“连篇累牍”,导致文章缺乏逻辑性和吸引力。因此,我在写作时始终保持简洁明了的风格,避免冗长的叙述。
在春日的晨光里,鸟儿歌唱,花儿盛开,然而这美好的场景在那位作家的笔下,却被连篇累牍的文字掩盖,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在英语中,有类似“long-winded”的表达,意指冗长而乏味的说话或写作。两者都反映出对简洁表达的追求,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具体的使用方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连篇累牍”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简洁与明了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使用习惯,也提醒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
隋文帝时治书侍御史李谔看到六朝以来的文章华而不实,决定上书隋文帝通过行政手段来改变文风。李谔的《请正文体书》深得隋文帝的赞许,就发布政令不许天下文人用连篇累牍去吟咏风花雪月,要做到就事论事,言之有据
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肆笔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