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19: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10:46
成语“案牍之劳”由“案牍”和“劳”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因处理文书而产生的劳苦。基本含义为由于繁忙的文书工作而感到疲惫,通常用来形容因琐碎事务而造成的辛苦和劳累。
“案牍之劳”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原句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虽然诗句没有直接提及“案牍之劳”,但杜甫的生活背景和时代特征反映了文人因政务繁重而感到的疲惫与无奈。
“案牍之劳”常用于形容忙碌的工作环境,特别是与文书、行政事务相关的场合。在现代职场中,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因处理大量文件而感到身心俱疲的情境。例如,在会议讨论中,有人可能会提到“最近的案牍之劳让我倍感压力”。
在古代**,文书工作是官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常常因应对大量的文书而感到疲惫。因此,“案牍之劳”不仅反映了文人的辛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僚体制和文书工作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文书工作仍然是许多职业的核心内容,因此这一成语依然适用。
“案牍之劳”让我联想到繁忙的工作、压力和疲惫的心态。它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辛苦的情感,常常让我对工作生活进行反思,思考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常常会感到“案牍之劳”的困扰。比如,在准备学术论文时,我需要处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常常感到身心俱疲。这时我会提醒自己,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是必要的。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使用“案牍之劳”:
案牍之劳何时休,书卷绕身似梦游。
月明点滴窗前影,心随清风逐梦舟。
这首诗表达了在繁忙工作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英语中,“paperwork”可以作为类似的表达,意指处理文书工作带来的负担。不过,“案牍之劳”更加强调文书工作带来的辛苦感受。不同文化中对文书工作的态度也有所不同,部分文化可能更注重效率而非过程的繁琐。
通过对“案牍之劳”的分析,我深刻理解到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工作繁忙的描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反映。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观点。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文选·陆机·文赋》:“是以古之作者,案牍之劳,不以为病。”
《后汉书·班彪传》:“彪少好学,案牍之劳,不以为苦。”
《汉书·食货志下》:“是以天下之士,莫不案牍之劳,以求其利。”
《史记·平准书》:“是以天下之士,莫不案牍之劳,以求其利。”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公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君无患焉,货之聚也,案牍之劳也。’”
吾徒幸无~,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赋,此其时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