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1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23:59
“欲吐辄止”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想要说出来,却又立刻停止”。其基本含义是指在表达某种想法或情感时,心中有话想说,但因某种原因而未能说出口。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种内心的挣扎,或者表达欲望与实际行动之间的矛盾。
“欲吐辄止”出自《庄子·外物》,原文是“欲吐而辄止者,犹得之矣”。庄子是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家,他的作品通过寓言和故事探讨人生哲理。这个成语反映了庄子对人类内心冲突的深刻理解,强调了人在表达和沉默之间的矛盾。
“欲吐辄止”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表达与沉默往往与个人的修养、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相关。在某些文化中,直言不讳被视为勇气,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保持沉默或含蓄则可能被视为一种智慧。现代社会中,尤其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人们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可能会更倾向于直接表达,但“欲吐辄止”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表达与沉默的选择,选择何时说何时不说,往往与情感、环境和关系紧密相关。它引发的情感反应有时是压抑和无奈,有时则是思考与自省。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在一次重要的面试中,面对面试官提出的棘手问题时,我心中其实有很多想法,但由于紧张和不确定,我只能欲吐辄止,最终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这让我意识到,表达能力在很多场合中是多么重要。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他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落叶,心中有许多感慨。欲吐辄止,他却只是在纸上写下了几行简单的诗句,似乎那些复杂的情感,始终无法通过语言传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n the tip of one's tongue”,意味着某个想法即将说出口,但又被压抑住。这种表达同样反映了内心的冲突和犹豫,体现了人类在交流中的普遍心理。
通过对“欲吐辄止”的学,我深刻理解了表达与沉默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学会如何在适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有效沟通,也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这个成语在我日常生活和交流中,成为了一种提醒,让我在需要表达时勇敢地说出心声。
心之耿耿,每欲与侍郎剧谈一番,而坐有他客,欲吐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