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4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24:09
成语“欲益反损”的字面意思是:想要得到好处,反而造成损失。它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况,即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可能因方法不当或过于贪心而导致反效果。
“欲益反损”源自《老子》中的思想,反映了道家哲学中“无为而治”的理念。老子提倡自然与和谐,强调过度的追求和干预往往会带来反效果。这一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对人性及社会行为的深刻洞察。
“欲益反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道家思想强调和谐与自然,过度的欲望常常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人仍然面临“欲益反损”的困境,例如在职场中为追求升迁而忽视团队合作,反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欲益反损”给人一种警示的感觉,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自己的欲望与需求。在生活中,过于追求某种目标时,常常会忽视其他重要的方面,导致最终的结果并不如预期。
在我的学生活中,有一次我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选择了短时间内大量背单词,结果反而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了记忆力下降。后来我意识到,合理的学方法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欲益反损”的道理。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欲益反损如春梦,
繁华过后皆成空。
心若无求方自得,
浮云随意任飘风。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Penny wise, pound foolish”,意指在小事上精打细算,反而在大事上失去更多。这表明不同文化中对贪欲与短视行为的共同警惕。
通过对“欲益反损”的学*,我意识到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理智和适度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也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时刻提醒我们保持平衡,避免因过度追求而导致的反效果。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
《后汉书·袁绍传》:“欲益其势,反损其威。”
《汉书·王莽传》:“欲益其名,反损其实。”
《史记·李斯列传》:“欲益其位,反损其身。”
《战国策·齐策一》:“欲益其地,反损其民。”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欲益其国,反损其民。”
陛下耻为守文之士君,欲希奇功于事表;臣恐~,取累于手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