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4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33:51
“指画口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手指或画笔进行描绘,用口头进行讲解。它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口头语言和形象化的表达来传达信息,通常用于形容教学、指点或传授知识的方式。
“指画口授”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重视口传心授、师徒之间传承知识的特点。成语中“指画”与“口授”的组合,强调了用形象和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符合古代教育的特点。
在不同的语境下,“指画口授”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被视为传承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方式。成语“指画口授”体现了教育者与学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面对面的传授方式。现代社会中,虽然有在线教育等新方式,但面对面的交流依然被认为是有效的学*方式。
“指画口授”让我联想到温馨的师生关系和热情的教学氛围。它传达了知识的传递不仅是信息的交流,更是情感和经验的分享。这种方式使我感到亲切,同时也让我意识到知识的学*过程是多么重要。
在我大学的学过程中,曾经遇到一位非常热情的教授,他常常通过“指画口授”的方式讲解复杂的理论,不仅用语言解释,还用图示和案例帮助我们理解。这使我在学上受到了很大的帮助,并让我更加喜欢这个专业。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尝试将“指画口授”融入其中:
春风拂面来,
指画口授间。
桃李满天下,
师道永流传。
这首诗表达了师生之间通过交流传授知识的美好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how and tell”,强调通过展示和口头讲解来学的方式。不同文化中都有强调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学的重要性,反映了人类对知识传承的共同价值观。
通过对“指画口授”的学,我意识到有效的知识传递不仅仅依赖于书本或讲座,更多的是互动和交流。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要注重沟通的方式,尤其是在学*和分享知识的过程中。
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每战,指画口授,士卒皆奋勇。”
《明史·戚继光传》:“继光每战,指画口授,士卒皆效死。”
《宋史·岳飞传》:“飞每战,指画口授,士卒皆奋。”
《旧唐书·李靖传》:“靖每与贼战,必指画口授,悉中机要。”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顺风指画口授,令吏士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