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2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05:39
成语“守身若玉”字面意思是像珍惜玉石一样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名誉。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非常珍视自己的身体和品德,不轻易放纵自己,保持贞操和清白。
“守身若玉”出自古代文献,强调了个体对自身的珍视与保护。历史上,这一成语常常用于描述女性的贞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贞操被视为极其重要的美德。具体的文献出处虽然不详,但可以理解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一种反映。
该成语可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或演讲中。比如,在讨论个人品德时,可以用来强调一个人对自身操守的珍视;在教育场合,可以作为对青少年的一种引导,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道德标准。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守身若玉”体现了对女性贞操的重视,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个人品德的严格要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虽然依旧适用,但其内涵也逐渐扩展到包括对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视。现代人越来越意识到,守护自我不仅是保护身体,也是保护心理和情感的健康。
这一成语让我联想到对自身价值的认可和珍视。在现代社会中,守身若玉不仅是对身体的保护,更是一种对内心的自我尊重和自我约束。它激励我在面对诱惑时保持警觉,明白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守身若玉”提醒我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和价值观。在面对不良诱惑时,我常常会提醒自己,珍惜身体和名誉,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在一个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守身若玉”:
在喧嚣的都市中,
我如玉般守护自己,
不让浮华迷了双眼,
心中自有一片净土。
在西方文化中,虽然没有与“守身若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概念可以通过“self-respect”或“self-worth”来表达。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个人对自身价值的重视和维护。
通过对“守身若玉”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一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身体和名誉的珍视,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尊重。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约束力。
何况这位姑娘,守身若玉,励志如冰。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晋书·王祥传》:“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其笃孝纯至如此。”
《后汉书·杨震传》:“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荣,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守身如玉,不以小利伤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