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2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4:57
成语“如醉如狂”的字面意思是像喝醉酒一样,像狂欢一般。其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在某种状态下表现得非常兴奋、激动,甚至失去理智,常用来描述一种极度的狂热状态。
“如醉如狂”出自明代文学作品《红楼梦》。在书中,贾宝玉因为对林黛玉的爱而感到极度的狂热和痴迷,形象地表达了他那种如醉如狂的状态。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强烈情感驱动下的状态,富有文学色彩。
该成语在各种场合均可使用,尤其是在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中。例如:
在传统**文化中,情感的表达常常被视为人生的一部分,而“如醉如狂”则强调了情感的强烈与真挚。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面对激情的事物时,例如音乐、艺术或恋爱。
“如醉如狂”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年轻时因某种热爱而忘我投入的状态,仿佛置身于一个令人陶醉的世界。它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激励着人们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物。
我曾在一个音乐节上,看到观众们如醉如狂,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欢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这个成语在我与朋友分享这一经历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的感受。
在一首关于追求梦想的诗中,我可以这样写:
追梦的旅途如醉如狂,
心中燃起梦想的光。
不畏风雨,任随波涛,
只愿此生不负青春时光。
在英语中,可以用“in a frenzy”或“in a state of ecstasy”来表达类似的情感状态。但是,这些表达方式在文化背景上可能不如“如醉如狂”那样富有诗意和历史感。
通过对“如醉如狂”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能丰富我的表达,还能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情感。这种热情和狂热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梦想和热爱时要全情投入。
这些人还指望出张续案,放遭告考,把一个长安子弟,弄得的如醉如狂。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道:‘我如今要别过了,你我相交一场,将来你若有事,我自然还要来帮你。’鲍廷玺道:‘少卿兄,你我相交,原不在这银钱上。只是你如今要别过,我心里实在舍不得。’”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宝玉听了,不觉痴倒。心中自思:‘原来她心中早有此意,只是不好说出来。我如今若不说明,岂不辜负了她这一片心?’”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推开公子在一边,向孙富骂道:‘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尚妄想枕席之欢乎!’”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曾朴《孽海花》第31回:“一群客人也~,有哗笑的,有打闹的,有拇战的,有耳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