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1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18:57
成语“熟读精思”由“熟读”和“精思”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对书籍或文章进行细致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其基本含义是强调在学*或研究过程中,不仅要仔细阅读,更要进行深思熟虑,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内容。
“熟读精思”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对经典的学态度,强调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来掌握知识。虽然没有明确的典故或文学出处,但这种学方法在**传统文化中一直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对经典的理解和思考。
“熟读精思”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读书和思考被视为重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手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虽然学方式多样化,但“熟读精思”仍然在学术、教育等领域被广泛提倡,鼓励人们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
“熟读精思”让我联想到学过程中那种逐渐深入、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成语传达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思考的重视,激励我在学中保持耐心和细致。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常常使用“熟读精思”的方法来准备考试。每当我在课本中遇到难懂的概念时,我会反复阅读并进行思考,直到我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
在一首关于学*的诗中,可以写道:
书海无涯勤是舵,
熟读精思破浪过。
墨香万卷心中藏,
智慧如泉涌自来。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ead thoroughly and think deeply”,强调阅读与思考的重要性。这种强调深度理解的思想在许多文化中都是共通的,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
通过对“熟读精思”的学,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学的价值。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性,也在我个人的学与成长中起到了激励作用。在未来的学中,我将继续秉持“熟读精思”的态度,以追求更高的知识境界。
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踰年。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宋史·朱熹传》:“熹教人读书,须是熟读精思,方能得其旨趣。”
《朱子语类》卷十:“读书之法,须是熟读精思,反复玩味,方见得义理从文字中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