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0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39:15
“国计民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它强调了国家的政策、规划和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意味着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福祉密切相关。
“国计民生”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并不清楚,但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对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的关注。历代文人和政治家在讨论治国理政时,常提到国家的经济政策(国计)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民生),二者的良性互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国计民生”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语境中。它可以出现在学术论文、政策讨论、新闻报道和演讲中。比如,在讨论经济改革时,可能会提到“我们必须关注国计民生,以确保改革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国计民生”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仁政”的追求。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强调了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时不能忽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国家的责任和义务,感受到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它引发的情感是对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的关注,激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社会问题。
在我个人的学*与工作中,我常常会用“国计民生”来思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例如,在参与社区服务时,我会考虑如何通过我们的项目来改善居民的生活,这就是对“国计民生”的一种实践。
在一首关于国家与人民的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
国计在心,民生为重,
共筑繁华,岁月常驻。
一方水土,众生共荣,
齐心协力,愿景无穷。
在英语中,可以用“national interests and people's livelihoods”或“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well-being”来表达类似的概念。这些表达也强调了国家政策与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但在文化背景与语境中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国计民生”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对国家与人民关系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使得表达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续资治通鉴·宋纪》:“国计民生,实为根本。”
《资治通鉴·唐纪》:“国计民生,不可不察。”
《清史稿·食货志》:“国计民生,莫不赖之。”
《明史·食货志》:“国计民生,所关甚大。”
《宋史·食货志上》:“国计民生,皆系于此。”
这几年她已深切了解,做官的人,对~,或者不甚措意,但于权贵的荣辱得失,十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