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2:44
“及第成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考试获得名次,成名”。它通常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或其他选拔性考试而获得成功,进而在社会上取得声望与地位。基本含义是形容人们通过努力学*和考试而获得成功与认可。
“及第成名”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是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参加科举考试并取得好名次(即“及第”)的人,往往能够获得仕途的机会,从而成名。成语中的“及第”特指考试合格,获得名次,通常是指进士;而“成名”则指因成功而被社会广泛认可。
“及第成名”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对学业成功的重视,尤其在科举时代,考试成绩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轨迹。现代社会中,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但“及第成名”仍然适用于各种考试和竞争场合,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能力的尊重。
“及第成名”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无数努力拼搏的学子,他们为了梦想而不断奋斗。它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人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不懈努力。同时,它也让我反思成功背后的艰辛与付出。
在我自己的学*和工作中,我时常把“及第成名”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每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要坚持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获得应有的认可和成就。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及第成名”:
书卷多情梦远航,
灯下苦读夜漫长。
寒窗苦读终及第,
一朝成名笑自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ake a name for oneself”或“achieve success through hard work”,这些表达同样强调通过努力获得成就的理念。在许多文化中,努力学*和考试成功被视为个人奋斗和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
通过对“及第成名”的学,我深刻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考试成功的描述,更是对人们努力和奋斗精神的赞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珍惜知识的力量,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激励着无数追梦者前行。
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进士及第,赐绿袍、银带,赴宴曲江。”
《梦溪笔谈》卷一:“唐人重进士及第,以为荣选。”
《宋史·选举志》:“进士及第,赐绿袍、银带,赴宴曲江。”
《旧唐书·职官志》:“凡进士及第者,赐名榜,赐宴于曲江亭。”
《南史·梁武帝纪》:“及第成名,非唯天命,亦由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