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1:4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2:15
“流水桃花”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流动的水与盛开的桃花。基本含义通常指美丽的自然景色,或形容流动的事物与美好的事物相结合,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流水桃花”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特定的文学出处,它更多是源于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描写和赞美。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将桃花与流水结合,表现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反映出人们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流水桃花”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写春天的风景或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美丽的环境,或者比喻事物的流动与变化。例如,在春游时,可以说:“这条小溪旁的流水桃花真是美极了。”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桃花不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还常与爱情、繁荣等主题相关联。在现代社会中,流水桃花的意象依然被广泛使用,如在旅游宣传、诗歌创作中,以此来吸引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流水桃花”带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仿佛能让人忘却烦恼,沉浸在自然的美好中。这样的意象也常常与浪漫、青春和生命的流逝联系在一起,引发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一次春游时,我和朋友们在溪边看到了盛开的桃花,伴随着流淌的溪水,大家不禁感叹:“这真是流水桃花的绝美画面!”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读的诗,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在一个春天的故事中,我可以写道:“小溪如丝般流淌,溪边的桃花在阳光下绽放,流水桃花,仿佛将整个世界都涂上了粉红的色彩。”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意象也常被使用。例如,在日本文化中,樱花(“桜”)的意象与流水结合,常被用来表达生命的短暂与美丽。两者都强调了自然美与生命的流动,但在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
通过对“流水桃花”的学*,我深刻体会到自然景观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更让我在思维上更加关注美和生命的流动。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美好瞬间,感受自然的魅力。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那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纳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把一乘牛车载了母亲,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宝玉听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我当是什么新奇事儿,原来不过是些陈词滥调,流水桃花,有何趣味?’”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王安石笑道:‘学士这番考试,真可谓流水桃花,不可复得矣。’”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情不已,待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