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5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06:41
成语“安危与共”字面意思是安定和危险共同承担,指在安定时和危险时都一起面对、分享。这常常用来形容团结一心、共同处事的精神,强调了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思想。
“安危与共”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文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安危与共。”该成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友谊和合作关系的理解,强调了在不同境遇下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与信任。
“安危与共”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安危与共”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人际关系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团队合作、家庭关系等多个方面。尤其在面对全球性挑战如疫情、自然灾害时,团结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安危与共”让我联想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扶持的承诺。它提醒我们,生活中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这种情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困难时期,正是因为身边的朋友们与我“安危与共”,彼此支持,才让我度过了难关。我常常在团队项目中提到这个成语,以激励大家共同努力。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表达: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群漂流者在海上相遇,他们决定相互扶持,齐心协力。尽管风浪不断,他们高喊着:“安危与共,绝不放弃!”最终,大家一起找到了安全的港湾。
在英语中,“共同承担”可以用“share the burden”来表达,尽管意涵相似,但“安危与共”更强调情感与关系的紧密联系。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体现了团结与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安危与共”的学,我深刻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在个人生活和学中,这一成语提醒我珍视与他人的关系,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表达,也让我在遇到困难时更加坚定。
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与孙权安危与共。”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与更始安危与共。”
《汉书·王莽传》:“莽与汉室安危与共。”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与沛公安危与共。”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与楚子安危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