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5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26:05
成语“神怒民痛”字面意思是“神明生气,百姓痛苦”。它通常用来形容由于统治者的失误或不公,导致上天的惩罚和人民的苦难。这一成语强调了政治决策的影响力,尤其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直接影响。
该成语的来源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神明和民众关系的重视。在古代,统治者被视为“天子”,其行为直接影响到“天”的意志,若其施政不当,往往会导致“天怒”,继而使百姓遭受苦难。这种观念在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尚书》《史记》等经典中。
“神怒民痛”常用于讨论政治、社会问题时,尤其是在批评不当政策或行为时。例如,在政治演讲中提到某个政策导致民众不满,可能会说“这项政策若再持续,必将引来神怒民痛”。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通过这一成语描绘社会动荡、百姓苦难的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政治与、伦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成语“神怒民痛”在古代社会的使用,常常反映了对统治者的道德要求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在社会**和政治抗议中,能够引发共鸣,强调政治决策的责任感。
“神怒民痛”带有一种悲哀和愤怒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许多因政策失误而导致的社会动荡,以及那些无辜百姓的苦难。这种情感反应使我在表达时更加谨慎,关注政策的后果。
在一次社会实践中,我目睹了一些贫困地区因政策调整而受到的影响,感受到“神怒民痛”的真实存在。我在讨论会上引用了这个成语,强调了政策制定者需要关心民生的重要性。
在一次小诗创作中,我尝试将该成语融入其中:
政声远,民心痛,
神怒挥,怨声重。
愿善政,天下宁,
共盼明,光明日。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the wrath of God”或“the people's anger”,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统治者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尽管形式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
通过对“神怒民痛”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政治、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一成语在语言学中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传递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理解成语的多重含义,帮助我在表达上更加精准和有深度。
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不悛于心。
斩钊民力,输掠其聚,肆行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