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0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4:02:19
“馁殍相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饥饿的和尸体相望”。成语中“馁”指的是饥饿,“殍”则是指尸体,整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极端困境或者饥荒中,生死相依、可怜相望的惨状。它常常用来比喻社会动荡、民众生活艰苦,或形势危急,令人感到悲惨和绝望。
“馁殍相望”出自《史记·平原君赵奢列传》。在这部历史文献中,描述了赵奢与其家族在战争期间遭遇的苦难,兵荒马乱,民众生活困苦,饥饿和死亡交织的场景,极具历史感和现实的警示意义。
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绘战争、灾难或社会动荡时期的悲惨局面,也可在演讲、新闻报道中用来强调某种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在日常对话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极端的困境或生活的不易,用以引起他人的同情和关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馁殍相望”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相联系。它不仅反映了战争、饥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传达了对人性的关怀与同情。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困、环境灾害等,提醒人们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
该成语带给人们极为强烈的情感反应,通常与悲伤、同情和无奈相联系。它引发的联想可能是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人道主义的思考。
在生活中,我曾经看到过一些关于饥荒和灾难的新闻报道,报道中提到的景象让我想起了“馁殍相望”这个成语。它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尽量去帮助他们。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馁殍相望”:
在荒原上, 饥饿的风呼啸而过, 馁殍相望,仿佛在诉说, 那些被遗忘的故事与泪水。
在英语中,可以使用“starvation and death”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但它未必能传达出那么深厚的文化背景与情感。不同文化对悲惨现象的表达方式各异,汉语中的成语往往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馁殍相望”的学,我对这一成语的理解加深了,认识到它不仅是对历史悲惨的记载,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警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让我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态度,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烟火殆绝,都市之内,馁殍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