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6:51
成语“悦近来远”字面意思是“乐于接近的人,远离的人”。其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对于那些与自己近的人或事物,感到愉悦;而对于远离自己的人或事物,则不太在意或不愿接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际关系的取舍和心态的选择。
“悦近来远”出自《论语》,具体在《论语·为政》一章中,孔子提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倡与近人和谐相处,而对远人则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强调了交往的真诚与务实。
在不同的语境下,“悦近来远”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交友态度、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家庭关系等。例如:
在**传统文化中,人际关系和亲情观念极为重要,成语“悦近来远”反映了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交往原则。现代社会虽然技术连接了远方的人,但仍强调身边的真实关系。
“悦近来远”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珍惜眼前的人际关系,提醒我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关心身边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与朋友的疏远,因为忙于工作而忽视了身边的亲密关系。后来我意识到“悦近来远”的重要性,努力与身边的人保持联系,增进感情。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融入“悦近来远”:
亲友欢聚笑声扬,
悦近来远情意长。
岁月如歌共此生,
心中温暖永不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强调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而在不同文化中,亲近和远离的交往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悦近来远”的学,我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种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深刻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方式。
近者悦,远者来。
《后汉书·班彪传》:“近者悦,远者来。”
《汉书·王吉传》:“近者悦,远者来。”
《史记·孔子世家》:“近者悦,远者来。”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近者悦,远者来。”
《论语·子路》:“近者悦,远者来。”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沈诸梁因封地于叶被称为叶公,孔子周游列国,来到楚国的叶邑,叶公向他请教怎样治理一个地方。孔子回答:“近者悦,远者来。”告诉他要先让境内的人民欢悦无怨,于是远处的人就会慕名而来投奔
正欲~,招附殊俗,亦以别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