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3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47:43
“稍逊一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稍微逊色于一筹”。其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比较中,某人或某物比另一个稍微逊色或不如对方,强调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大,通常用于评价能力、水平或表现等。
“稍逊一筹”源自古代的竞技、比赛等场景,尤其是在文人雅士之间的比试。成语的“筹”字,原是指用来计量的筹码,古时用来比喻分数或级别。成语的形成与古代士人之间的较量、相互评价关系密切,强调即使有所差距,但仍然在同一水平线上。
该成语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谦逊被视为美德,“稍逊一筹”有助于保持谦和的态度,避免过于自信或傲慢。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该成语仍然适用,反映了对他人优点的尊重和对自身不足的自省。
“稍逊一筹”常常引发一种奋斗与努力的情感联想,鼓励个人在面对他人优秀表现时,不气馁,反而激励自己继续进步。这种情感也能够促进人际间的理解与包容。
在学*或工作中,我常常会用“稍逊一筹”来描述自己在某一领域的表现,提醒自己要继续努力。例如,在班级中,我可能会说:“虽然我的数学成绩稍逊一筹,但我会加倍努力赶上大家。”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独行思佳友,
才华横溢亦可求。
虽知我辈稍逊一筹,
然愿共进志不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close second”或“second best”,虽然表达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不同,但都传达出一种相对的比较与谦逊的态度。
“稍逊一筹”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丰富了比较的层次感,也在生活中提醒我们要保持谦逊与奋进的心态。它在语言学*和交流中具有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对事物的评价。
才锋笔藻可继还魂,其稍逊一筹者,则在气与力之间耳。
而后起的模拟者总不免比创始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