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2: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8:13
成语“引短推长”字面意思是“引导短的,推动长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情时,特别是在辩论或讨论中,故意夸大某些事情的严重性或重要性,而忽略或轻视其他事情,从而使某一观点更加突出。
“引短推长”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献出处,但其构造类似于许多古代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辩证思维的重视。它可以被视为一种修辞手法,常见于古代文人之间的论辩或政论中。
该成语常用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例如:
在**文化中,辩论和讨论被视为重要的智力活动。成语“引短推长”提醒人们在论证时要注意全面性,避免片面夸大某些观点。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人们更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影响。
“引短推长”让我联想到在争论中常常会产生的误解和偏见。它提醒我在表达观点时要谨慎,避免陷入夸大的陷阱。这个成语也让我认识到,沟通的有效性在于全面、客观的表达,而非单一的夸大。
在我参与的一个团队项目中,有人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了过度的批评,强调了其缺陷而忽视了其优点。我用“引短推长”这个成语来提醒团队,应该全面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从而制定出更合理的策略。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试图融入“引短推长”的概念:
短论轻言如晨露,
长思深藏似秋霜。
欲求真知需平视,
别让偏见遮望眼。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o cherry-pick”或“to exaggerate”,它们都涉及到选择性地选择信息以支持某种观点。两者在使用情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强调片面性带来的误导。
通过对“引短推长”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全面性和客观性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讨论和辩论时,保持理性和全面的视角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问题时更加谨慎。
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
南朝时期,梁武帝经常召集文人谈经论史,范云、沈约等人引短推长,武帝十分高兴,经常给他们赏赐。一次武帝在别人说完后要刘峻发表看法,刘峻毫不犹豫用笔写了十多件事,切中时弊,在座的人大惊,武帝十分别满,再也不见刘峻了
明·李贽《读史·曹公二首》:“况沈、谢~,僧虔秃笔自免,孝标空续《辨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