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38:42
“形孤影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体孤单,影子稀少”。它形容一个人孤独无依,缺乏朋友或同伴,常用来表达一种孤独感或被冷落的状态。
“形孤影寡”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原句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虽然成语本身的确切出处可能不易追溯,但其反映的孤独情感在古代文人作品中常有体现。这个成语强调了人在某种情况下的孤独感,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形孤影寡”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孤独被视为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尤其在古代文学中,许多文人墨客常常表达对孤独的思考和感悟。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交方式的变化,孤独感在很多人中间愈加普遍。因此,“形孤影寡”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常常引发人们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思考。
“形孤影寡”往往唤起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令人联想到人际关系的脆弱和对陪伴的渴望。它也可能引发对现代生活中孤独现象的反思,让人意识到在繁忙生活中保持社交的重要性。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经在一个新城市生活时,感到“形孤影寡”。虽然周围有很多人,但缺少朋友的陪伴让我倍感孤独。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珍惜与朋友的关系,也促使我主动去建立新的社交圈。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运用“形孤影寡”:
夜深人静时,月光洒满窗,
我独坐一隅,心如止水荡。
形孤影寡影,唯有梦中伴,
愿与星辰语,共诉心中伤。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nely”或“all alone”,这些词汇同样传达出孤独的情感,但具体的文化背景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在某些文化中,孤独被视为一种负面情绪,而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孤独却被赋予了深刻的哲理意义。
通过对“形孤影寡”的学,我认识到孤独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普遍的生活体验。在语言学中,理解并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深刻地表达情感,增强与他人的沟通。因此,它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明史·文苑传一·徐祯卿》:“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号‘吴中四才子’,及登第,与寅益相得。寅死,祯卿亦卒,形孤影寡,士论惜之。”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抟隐居华山,以山水自娱,形孤影寡,不与世接。”
《晋书·王羲之传》:“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乃作《兰亭序》,以形孤影寡自况。”
《文选·潘岳〈寡妇赋〉》:“顾影兮孤形,心凄怆兮伤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归成都,家徒四壁,形孤影寡。”
他金雀钗头双凤朵,奴家若带了啊,可不羞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