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2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19:51
“恤孤念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关心孤儿,惦念寡妇”。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那些失去亲人、处于困境中的弱势群体,表示同情和关心。
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对孤儿和寡妇的关爱,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弱者的同情与支持。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的核心理念,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礼记》中提到“恤孤”,即关心孤儿;而“念寡”则是对寡妇的惦念,反映了对丧失丈夫的女性的同情。
“恤孤念寡”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恤孤念寡的思想根植于伦理道德观念中,尤其是在儒家哲学的影响下。它反映出社会对家庭和社区的责任感。在现代社会,尽管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孤儿和寡妇仍然是需要关注的群体,恤孤念寡的观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激励人们参与公益事业。
“恤孤念寡”带给人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关怀。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遭遇困境的人,唤起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在表达时,这个成语常常激发出一种同情心和关爱之情,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周围的弱势群体。
在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志愿活动,为孤儿院的孩子们送去学*用品和生活必需品。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恤孤念寡”的重要性,感受到给予关爱和帮助带来的满足感。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写:
寒冬夜里月光寒,
孤儿寡妇何处安?
恤孤念寡心常系,
温暖人间共此生。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compassion for the needy”,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心。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弱者的关爱是普遍的道德观念。
通过对“恤孤念寡”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促使我在生活中更积极地关注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晋书·食货志》:“恤孤寡,振困乏。”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恤孤寡,振困乏。”
《汉书·食货志下》:“恤孤寡,振困乏。”
《史记·平准书》:“恤孤寡,振困乏。”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恤孤寡,所以助弱也。”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4回:“乃齐天大圣,神通广大,专秉忠良之心,与人间报不平之事,济困扶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