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19:39
成语“恣意妄为”由“恣意”和“妄为”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随心所欲地****,指不受约束地做出不理智或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形容人们行为放纵,缺乏自律和理智。
“恣意妄为”一词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尤其在古代的哲学和道德教育中,经常用来警示人们要自律和节制。在《论语》等经典著作中,强调了人的行为应受到理智和道德的约束,恣意妄为则被视为一种不良的行为范式。
该成语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的传统文化中,自律和节制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品质。恣意妄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常常与个人的道德沦丧、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相联系。在现代社会,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加剧,因此人们对“恣意妄为”的警惕性也在增加。
“恣意妄为”一词给人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常常让人联想到无所顾忌、缺乏责任感的行为。这种联想在思维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后果,保持理智和自律。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朋友,他总是恣意妄为,常常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结果导致了他人际关系的破裂。通过这样的经历,我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逐渐学会了在行动之前多思考。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恣意妄为”:
月色朦胧夜未央,
恣意妄为随风扬。
一生浮沉皆自负,
何曾顾虑后果伤。
在英语中,类似于“恣意妄为”的表达可以是“acting recklessly”或“unrestrained behavior”。这些表达同样传达了不负责任和放纵的含义,反映出文化对自律与责任的重视。
通过对“恣意妄为”的学,我更加明白了自律和理智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还能增强表达的深度和情感。这种理解让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谨慎,努力避免恣意妄为的行为。
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恣意妄为。
《资治通鉴·唐纪》:“恣意妄为,不恤天命。”
《后汉书·袁绍传》:“恣意妄为,不恤民情。”
《汉书·王莽传》:“恣意妄为,不恤国法。”
《史记·项羽本纪》:“恣意妄为,不恤人命。”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恣意而行,不恤人言。”
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不顾民族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