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3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0:04:07
“一念之误”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一念”的错误,指的是由于一时的错误想法或判断,导致了不好的结果或后果。它强调了瞬间的思维失误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谨慎。
成语“一念之误”源于**典籍,具体出自《大乘起信论》中,意指心念的变化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与结果。在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谨慎思考被视为重要的道德修养,因此这一成语也被广泛引用,用以提醒人们警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一念之误”可以在多个语境中使用,如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人物因冲动而犯下的错误;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提醒朋友在做决定时要仔细考虑;在演讲中可作警示,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术讨论还是生活琐事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中,个人修养与道德判断受到高度重视。“一念之误”提醒人们在做决策时要慎重,避免因一时的冲动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科技、商业环境中,思维的缜密与判断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念之误”给人一种警醒的感觉,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理智和清醒,避免因一时的冲动而犯下错误。这种情感也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教训,尤其是在做决策时的谨慎与深思的重要性。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有一次因为一念之误而导致了一场小误会。我在与朋友讨论计划时,草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结果让朋友感到被冒犯,导致了一段时间的尴尬关系。经过反思,我意识到在交流中应更加细心和周全。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写道:“那一瞬间,他的思维如同闪电划过天空,然而,正是那一念之误,让他错失了与命运相拥的机会。”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oment of folly”或“a lapse in judgm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同样传递出因一时错误而导致的严重后果的含义。
通过对“一念之误”的深入学,我认识到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提醒我在日常生活和学中保持思维的清晰与细致。这一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积累,也是对个人修养和智慧的不断追求,使我在表达时更加谨慎和周到。
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明史·海瑞传》:“一念之误,清官遭陷。”
《宋史·岳飞传》:“一念之误,忠臣蒙冤。”
《资治通鉴·汉纪·高祖十年》:“一念之误,国之大患。”
《史记·项羽本纪》:“一念之误,遂失天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一念之误,终身之悔。”
但此~,而遂造出十九年之历史,与百二十回之事实,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