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0:46
“恩怨了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恩情和怨恨都已经清楚明了”。其基本含义是指对过去的恩怨情感已经释怀,心中已经没有负担,能够坦然面对未来。
该成语的来源不太明确,常被认为是由“恩怨”一词衍生而来。“恩怨”指的是恩情与仇恨,而“了了”则是“清楚、明白”的意思。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对过往恩怨的清晰认知和释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恩怨了了”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恩怨往往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部分,强调了道德和人情的复杂性。“恩怨了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能够释怀恩怨有助于心理健康和人际和谐。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释然的感觉,似乎在提醒人们放下过去的包袱,迎接新的生活。它引发了对宽恕、和解及成长的联想,鼓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与朋友因为误会产生过矛盾,经过沟通和理解,我们最终选择了“恩怨了了”,重修旧好。这让我意识到放下恩怨的重要性,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用“恩怨了了”表达内心的释怀:
往事如烟随风去,
恩怨了了心自愉。
新篇待书明日路,
放下过往再出发。
在英语中,可以用“let bygones be bygones”来表达类似的意思,意指让过往的事情过去,不再计较。但文化背景不同,英语表达常常更直接,而汉语则更多体现了内心的深刻情感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通过对“恩怨了了”的深入学*,我认识到释怀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人际关系的和谐,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
恩怨了了,颇快心意。
《宋史·岳飞传》:“飞曰:‘吾与秦桧有旧,今彼为国贼,吾何以自处?’张宪曰:‘秦桧为国贼,天下共诛之。恩怨了了,不可不察也。’”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操曰:‘吾与刘备有旧,今彼为汉贼,吾何以自处?’荀彧曰:‘刘备为汉贼,天下共诛之。恩怨了了,不可不察也。’”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与曹操有旧,今彼为汉贼,吾何以自处?’沮授曰:‘曹操为汉贼,天下共诛之。恩怨了了,不可不察也。’”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吾与汉王有约,先入关者王之。今汉王背约,吾何以自处?’范增曰:‘汉王背约,天下共诛之。恩怨了了,不可不察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恩怨了了,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