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12:57
“泣血枕戈”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以泪流满面、鲜血淋漓的状态枕着武器”。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在悲痛、绝望中卧于武器之旁,通常用来表达对国家、社会或某段历史的深切忧虑和悲痛。
“泣血枕戈”的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乱时期的悲惨情景。这个成语常用以描绘那些为国家、民族或理想而忍受磨难和痛苦的人。历史上有许多文人英雄在经历国家沦陷或战乱时,悲痛欲绝,最终选择以武器为伴,表达他们的忠诚与悲伤。其具体文献出处较为模糊,但可以与古代的许多诗歌和散文相联系。
“泣血枕戈”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泣血枕戈”在**传统文化中,承载着忠诚、牺牲和对历史的反思。它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国家和家族的责任感。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历史冲突、人道危机等话题时,可以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深思。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悲凉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历史上的屈辱和战争带来的痛苦。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同时也在思考历史教训时,激发对英勇和牺牲精神的敬意。
在一次关于历史的讨论中,我提到了“泣血枕戈”,用它来形容对某个历史**的悲痛感受。通过这个成语,我能够更生动地表达我的情感,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合“泣血枕戈”的意象:
泪洒千古事,
血染英雄歌。
枕戈梦难觉,
国破何时和?
通过这首小诗,传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深切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也存在。例如,英语中有“to shed tears for one's country”,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悲伤,虽然具体意象不同,但情感内涵相似。
通过对“泣血枕戈”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历史与文化的承载体。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情感与历史观。
萧雍州勋业盖世,谋猷渊肃,既痛家祸,兼愤国难,泣血枕戈,誓雪怨酷。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五年》:“袁绍泣血枕戈,以俟曹操。”
《后汉书·袁绍传》:“绍泣血枕戈,以俟曹操之至。”
《汉书·王莽传下》:“莽泣血枕戈,以俟天下之变。”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泣血枕戈,以俟汉王。”
《左传·宣公十五年》:“泣血枕戈,以俟其至。”
君侯体重宗支,任系方岳,理应~,偕仆就道,奈何反谕仆中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