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1:09:41
“桃李争妍”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桃花和李花争相开放,形容花朵的美丽争艳。引申义通常用来形容人才辈出、各有千秋的景象,尤其用于比喻学生或后辈们在各个方面的优秀表现。
“桃李争妍”源自古代诗词和文人雅集的描绘。桃和李都是常见的果树,春天时它们的花朵争相绽放,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最早的引用可以追溯到《礼记·大学》中提到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强调桃李的美丽和潜在价值。
该成语通常在以下几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桃李常与教育和师生关系联系在一起。“桃李满天下”形容教师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反映出教育的价值和影响。在现代社会,成语仍有其适用性,尤其在教育、职场等环境中,强调多样性和合作精神。
“桃李争妍”给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的感觉,联想到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与创造力,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卓越的表现。它也引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
在我高中的时候,班里有许多同学在各个领域表现出色,老师常常用“桃李争妍”来形容我们班的氛围。那时的我,感到既自豪又有压力,激励着我不断进步。
春日暖阳照大地,桃花李花斗芳华。 学子如花各争艳,桃李争妍共此时。
在英语中,类似于“桃李争妍”的表达可以是“a flourishing garden”,意指一个充满活力和才能的团体。不同文化中对花朵的象征意义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和成功的追求,但具体表达和使用场合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桃李争妍”的学习,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美丽动人,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优秀与竞争的关系,激励我在生活和学习中追求卓越。
春花艳艳,看红白桃李争妍。
《清诗别裁集·纳兰性德·拟古诗》:“桃李争妍日,人间几度春。”
《明诗别裁集·杨慎·春日郊行》:“桃李争妍开不尽,春风何处不花开。”
《宋诗钞·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桃李争妍春未了,风光依旧似当年。”
《全唐诗·白居易·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桃李争妍处,山光共水色。”
《文选·潘岳·闲居赋》:“于是桃李争妍,花柳竞芳。”
及登舟解缆,正当~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