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2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40:42
成语“积不相能”的字面意思是“积累的东西无法相互匹配或连接”,基本含义是指各个部分之间不能形成统一或和谐的整体。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缺乏协调性或内在的联系。
“积不相能”出自《论语·为政》。在这部分,孔子讨论仁德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之间的联系。这个成语反映了孔子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深刻见解。
在文学作品中,“积不相能”可用于描绘人物之间的矛盾或不和谐的关系。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形容团队合作中缺乏协作或配合的情况。在演讲中,演讲者可能会用该成语来强调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或不协调。
同义成语:不相容、相形见绌
反义成语:和谐共处、融为一体
在**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协调是重要的价值观。“积不相能”反映了对个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该成语仍然适用于探讨不同文化、思想和利益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团队合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共同目标时,必须关注各方意见和情感的协调,避免出现“积不相能”的局面。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各自负责不同部分的工作,最初没有有效的沟通,导致最终成果不尽如人意。后来我们意识到,要实现目标必须相互理解与支持,最终成功克服了“积不相能”的困境。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我尝试将“积不相能”融入其中:
万物相生相克意,
积不相能难共鸣。
和谐共处求一体,
共筑美好新天地。
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lack of synergy”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个短语强调了不同部分之间缺乏有效合作的情况,适用于商业、团队合作等场景。
通过对“积不相能”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理解成语的深层含义和使用场景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能力,也帮助我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的问题。
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与杨国忠积不相能,国忠遂诬林甫谋反。”
《后汉书·袁绍传》:“绍与曹操积不相能,遂相攻伐。”
《汉书·王莽传》:“莽与汉室积不相能,遂篡汉自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与汉王积不相能,遂起兵伐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与秦伯积不相能,秦伯怒,遂伐晋。”
公元23年,更始帝刘玄派刘秀率军同谢躬的军队一起去攻打在邯郸称帝的王郎。刘秀与谢躬向来不合。但刘秀很有心计,表面称赞谢躬,请他配合打仗。谢躬的妻子提醒他要防范刘秀,因为他们长期不友善。刘秀用计杀害了谢躬全家
再有那狭量的人,以及平日与他~的,遂拿着稿子去见东家,说他种种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