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0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35:45
成语“淆乱视听”由“淆乱”和“视听”组成。字面意思为混淆视听,意指通过制造混乱的信息或言论,使人无法辨别真相。基本含义是指故意制造混淆,干扰他人的判断,使人对事物产生误解。
“淆乱视听”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其构成的两个词“淆乱”和“视听”在古文中常见。淆乱指的是混杂、扰乱,而视听则指视觉和听觉,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这个成语反映了对信息传播的关注,尤其是在政治和社会环境中。
该成语适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讨论信息传播和舆论操控时。例如在新闻报道、政治演讲、社会评论等场合,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组织故意扭曲事实以达到个人或政治目的。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误导性的言论或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淆乱视听”现象愈加严重。许多虚假信息和谣言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影响公众的判断。该成语提醒人们在获取信息时要保持警惕,避免被误导。
“淆乱视听”让我联想到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真相往往被掩盖,公众的判断受到误导。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意识到,在表达和交流中,清晰和真实是多么重要。
我曾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关于某**的新闻报道,随后发现很多评论和转发都是基于错误的信息,这让我感到非常无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尝试通过独立查证信息来源,向朋友们澄清事实,避免他们被淆乱视听。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设想一位记者在调查一桩丑闻时,发现一些权势人物故意散布虚假信息,企图淆乱视听,掩盖真相。记者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揭开了隐藏的真相,恢复了公众的信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o muddy the waters”,意指通过增加混乱使事情变得不清楚。这个短语同样强调了混淆和误导的意图,反映了在不同文化中对信息清晰性的共识。
通过对“淆乱视听”的分析,我认识到语言的力量以及在表达时应追求的清晰与真实。这不仅在语言学*中重要,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尤为关键。面对各种信息时,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判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匿名文书,害正党邪,淆乱视听。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变法,多用新进,淆乱视听,士论沸腾。”
《资治通鉴·唐纪》:“李林甫以奸计淆乱视听,朝政日非。”
《后汉书·袁绍传》:“绍以谗言淆乱视听,士民皆怨。”
《汉书·王莽传》:“莽以诈伪淆乱视听,天下莫不疑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各以其国之政,淆乱视听,以惑天下。”
你不能干~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