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14:4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35:43
成语“涸鱼得水”的字面意思是“干涸的鱼得到水”。基本含义是形容失去生存条件的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存的环境或条件,表达了一种极度渴望得到帮助或解救的心态。
“涸鱼得水”出自《战国策》,原文为“鱼之于水也,故生;鱼之于涸也,故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鱼在水中生活的重要性。成语的形成反映了人们对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敏感认识,强调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涸鱼得水”反映了**文化中对生命、希望与生存环境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这个成语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支持和帮助,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寻求改变。
该成语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希望与释然。它让人联想到被困境压迫时的无助,以及得到解救后的喜悦。这种情感能够激发人们对生命的感恩和对未来的期望。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次因为工作压力大而感到无助。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朋友们的支持,我最终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感觉如同“涸鱼得水”,充满了感激和希望。
在一个小故事中,我可以这样写: 在一片干涸的土地上,鱼儿们无力挣扎,期待着一场大雨的降临。终于,天边乌云密布,雨水倾盆而下,鱼儿们欢快地跳跃,宛如涸鱼得水,重拾了生命的活力。
在英语中,可以用“a fish out of water”来形容不适应某种环境的人。这一表达虽然与“涸鱼得水”在意象上有所不同,但在表达生存和适应的主题上有所交集。
通过对“涸鱼得水”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对生存状态的描述,更是对希望和支持的渴求。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在困难时刻要保持希望,并珍惜身边的帮助。
何力入延陀,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
《后汉书·班超传》:“涸鱼得水,犹能自活。”
《汉书·王莽传下》:“涸鱼得水,犹能自活。”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涸鱼得水,犹能自活。”
《战国策·齐策四》:“涸鱼得水,犹能自活。”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涸鱼得水,犹能自活。”
你的帮助简直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