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0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35:27
“涸泽而渔”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在干涸的泽地里捕鱼”。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缺乏资源或条件的情况下,采取极端的手段去获取利益,通常带有贬义,表示短视和急功近利的行为。
“涸泽而渔”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意指在资源枯竭的环境中进行捕捞或狩猎,暗示这种行为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后果。孟子用这个比喻来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未来的人。
“涸泽而渔”可以用于多种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重视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是传统的价值观。而“涸泽而渔”则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要谨慎,避免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未来的资源。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的适用性非常强,尤其在讨论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时,强调可持续的重要性。
“涸泽而渔”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警醒与反思。它让我联想到当今社会中许多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长远发展的现象,提示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保持理性和长期视角。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经目睹一些同事因为追求快速的业绩而忽视了团队的合作与信任,结果导致了团队的分裂和效率的下降。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涸泽而渔”的含义,促使我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团队的长远发展。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设想一个角色,他为了快速致富,选择在一片干涸的湖泊中捕鱼,尽管他知道这样做会破坏生态环境,最终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而留下的却是一个荒凉的环境和孤独的自己。这个故事体现了“涸泽而渔”的深刻道理。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penny wise, pound foolish”,意思是为了小利而忽视大利,反映出与“涸泽而渔”相似的思想。这种短视行为在不同文化中都有警惕的意义。
通过对“涸泽而渔”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未来的影响,保持长远的视角。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升了我对事物的思考深度。
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是由~,焚林而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