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0:3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7:48:17
成语“垂拱而治”字面意思是“以垂下的手掌来治理”,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治国理政的方式,强调以轻松、自然的态度进行管理。基本含义是指统治者宽容、恬淡,不用过多干预,国家便能安定繁荣。
该成语源于《汉书·王莽传》,书中提到王莽在位时的一种治国理念,强调自然、简朴的治理方式。王莽提倡的“垂拱而治”被后世称道,成为描述明智而不多干预的治国方式的典范。
“垂拱而治”常用于描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适用于文学作品、历史论述,以及对现代领导风格的评价。在日常对话或演讲中,常用于讨论管理方式的优劣,或用于赞美某位领导者的宽容与智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垂拱而治”在**文化中体现了一种理想的领导风格,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仁政的追求。在现代社会,它仍然适用于一些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强调团队自主性与创新能力的企业环境中。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种温和而有效的领导风格,给予下属足够的空间与信任,促使他们自我管理,从而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它带给我一种平和的情感,反映出对智慧领导的向往。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曾遇到一位领导,他总是采用“垂拱而治”的方式,让团队成员能够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最终使得项目顺利完成。这种管理方式让我深刻体会到信任与放手的重要性。
在一片宁静的湖边,村长坐在树下,轻轻挥手,似乎在说:“只需垂拱而治,万物自会生长。”湖水波光粼粼,仿佛回应着他的智慧,村民们在阳光下欢笑,生活如同这水面,波澜不惊。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理念可以用“hands-off leadership”来表达,强调领导者应保持距离,让团队自行决策。这种思想在管理学中也有较广泛的应用,尽管在实际操作中,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理解和实施方式。
通过对“垂拱而治”的学,我认识到这种治理理念不仅适用于国家和企业,也适用于个人生活。它启示我在处理关系时要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他人空间与信任,这在我语言学与表达中也至关重要。
《汉书·王吉传》:“吉上疏言得失,曰:‘陛下躬圣德,开太平之路,闵愚民触法禁,比年大赦,使百姓得改行自新,天下幸甚。窃见大赦之后,奸邪不为衰止,今日大赦,明日犯法,相随入狱,此殆导之未得其务也。今宜令天下吏民,令以大赦之日,吏不察,民不告,皆得自新。如此,则奸邪息而良民安矣。’上善其言,垂拱而治。”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主父偃者,齐国临淄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诸子百家之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所言九事,其八事为律令,一事谏伐匈奴。其辞曰:‘臣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敢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书奏,天子召见,拜为郎中。数岁,迁为中大夫。又数年,迁为御史大夫。垂拱而治,天下晏然。”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公曰:‘寡人闻命矣。’乃命有司,垂拱而治。”
《尚书·周书·武成》:“王乃徇师而誓之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王曰:‘呜呼!政事不豫,垂拱而治。’”
文武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