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1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46:13
成语“合情合理”由四个字组成:“合”、“情”、“合”、“理”。字面意思是指事情符合情理,既有情感上的合理性,又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基本含义是指某种行为、观点或决策符合情感和逻辑的要求,通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处理方式或判断是合理且能够被理解的。
“合情合理”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近现代,虽无明确的古代典故,但这一成语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情理的重视。在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仁”和“义”,即情感和道德的结合,因此“合情合理”可以看作是这一思想的延伸,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既要考虑情感因素,也要讲求逻辑和道理。
“合情合理”在日常对话中常用于描述某项决定或行为的合理性。例如,在家庭中讨论某个安排时,可以说:“这个方案真是合情合理,大家都能接受。”在文学作品中,作家用这个成语来增强人物决策的可信度。在演讲中,使用“合情合理”可以增强演讲内容的说服力。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法治的推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合情合理”成为了许多讨论和决策中的重要考量。人们越来越重视在做决策时是否兼顾了情感与理性,尤其是在商业、法律和家庭关系中,这一成语常常被引用,以确保处理事务时的公正与合理。
“合情合理”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温暖与理解。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意味着尊重他人的感受与需求,这让我联想到人际交往中的同理心与包容性,也让我意识到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与朋友发生了小争执,我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最终我们找到了一种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既照顾了双方的感受,也达成了共识。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在一次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 “月下孤影,心中情理,合情合理,愿与君携。”
在英语中,“reasonable and fair”可以作为“合情合理”的对应表达。两者都强调在处理事情时要兼顾情感与理智,但在文化背景上,西方文化可能更注重逻辑和法律的框架,而东方文化则更强调人际关系和情感的细腻。
通过对“合情合理”的学*,我更加意识到在沟通和决策中兼顾情感与理性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语言表达中的一个成语,更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时的指导原则。在今后的交流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一点,以期达到更好的理解与共识。
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红楼梦》第五回:“合情合理,方能服人。”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合情合理,天下归心。”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合情合理,天下莫能与之争。”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合则两利,离则两伤。”
《论语·颜渊》:“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学校认为这个方案~,就定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