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39:24
“舆死扶伤”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车子“舆”来抬起死去的人,并扶助受伤的人。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危急情况下,帮助他人,尤其是对受伤者的关怀和救助。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灾难或困境中表现出的无私和帮助他人的精神。
“舆死扶伤”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提到在战斗中,士兵们在撤退时对伤员和死者的关怀。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人道主义的重视,彰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受难者的帮助。
在文学作品中,“舆死扶伤”常用来描述战场上的英勇行为,或者在自然灾害中救助他人的情景。在日常对话中,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困境的同情和愿意提供帮助的态度。在演讲中,常用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互助,展现人道精神。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互助精神,因此“舆死扶伤”这一成语反映了传统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现代社会中,尤其在面对自然灾害、疫情等公共危机时,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呼唤人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
“舆死扶伤”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希望。它让我联想到在逆境中,人们能够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美好画面。这种情感激励我在生活中注重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我参与了对流浪动物的救助,感受到“舆死扶伤”的真实意义。每当看到有人在路边停下来帮助受伤的小动物时,我都会想起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继续传递这种爱心。
在一首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舆死扶伤”: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一颗心,温暖了无数伤痕。
舆死扶伤,手牵手,
在困境中,共度难关。
在英语中,与“舆死扶伤”相似的表达是“helping hands”或“compassionate actions”,强调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的精神。虽然各国文化背景不同,但对助人精神的认同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舆死扶伤”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和情感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关注他人,努力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若此,则士争前战为颜,行不偷而为用,舆死扶伤,死者过半,此何故也?士非好战而轻死,轻重之分使然也。
其交兵之际,虽未免~之泣,然而天下和平,不闻有战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