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4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36:03
“犬牙相接”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像犬的牙齿一样相互接触”,形象地描述了相互交错、紧密相连的状态。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事物之间相互交错、连接、紧密联系,常用来形容山脉、城墙等地理特征,也可以引申为人际关系、事务的复杂性。
“犬牙相接”最早见于《左传》,原文是“犬牙相接,不能相离”。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犬齿的形状及其连接的方式,暗示着事物之间的紧密关系。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犬牙相接”在**文化中,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复杂,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自然的尊重和审美。在现代社会,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快速变化的社会关系和复杂的人际网络,适用性广泛。
该成语让我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特别是在团队合作中,彼此的协作与支持。此外,也让我思考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有时这种紧密关系也可能带来压力和挑战。
在一次团队项目中,我们的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大家都像“犬牙相接”一样,相互依赖,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让我深刻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将“犬牙相接”融入:
山峦起伏犬牙相接,
云雾缭绕似梦无边。
人在其中寻幽探胜,
四方来客共此间。
通过诗歌,我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英语中,可以用“interlocking”或“interconnected”来表达相似的概念,但这些词汇通常强调结构或功能上的联系,而不如“犬牙相接”那样生动形象。因此,该成语在中文中更具文化韵味和表现力。
通过对“犬牙相接”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对人与事物关系的深刻理解。它在日常交流中能够丰富表达,帮助我们更好地描绘复杂的情感与关系。在语言学*中,这类成语的掌握能够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
《宋史·河渠志七》:“然泗州之南,靳县之北,有古睢水,东合于淮,而隋唐故道,实迤逦相接,是淮之通汴,又其经流也。故宋、亳之灾,视徐、宿为缓,而汴、泗视蔡、颍为急,亦犹川蜀之水,以泸叙为先,而夔峡次之,荆湘之水,以鼎澧为先,而潭岳次之,皆因其势之自然,而非有犬牙相制之巧也。”
《后汉书·西羌传》:“自羌叛十余年间,兵连师老,不暂宁息。军旅之费,转运委输,用二百四十余亿,府帑空竭。延及内郡,边民死者不可胜数,并凉二州遂至虚耗。昔先王疆理九土,判别畿荒,知蛮貊殊性,戎翟异类,羌髳不同窟,氐僰别种世,或居于边塞,犬牙接者,怀我好音;或限于山河,隔远朝贡者,服事下吏。”
《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诸侯之地,犬牙相错。”
若因州县改易,隶地入他境及~者,听依旧受。